作者:小川系
譯者:陳令嫻
出版社:遠見天下文化
過了四十歲,我開始意識到人生所剩無幾。既然人生苦短,不如徹底享受舒適幸福的生活吧!
小說家小川系的簡單富足日常
《蝸牛食堂》的作者小川系幾前年第一次去蒙古時,見識到了遊牧民族簡樸又豐富的生活方式,還有「無論在何處都能活下去」的堅定自信,讓作者下定決心要改變生活型態,減少生活用品和挑選真正需要的物品,磨練自己理想中的「生活能力」。
每年都會去德國柏林避暑的作者,很喜歡當地的人事物和價值觀,逐漸受到他們的理念「好東西就是要用得久」的影響。
出門自帶環保袋,只買裝得下的量;買東西,只買需要常用的品牌;喜歡的東西壞了,能修就修,不要讓消費成為生活上的壓力。
隨者年齡的增長和在蒙古、柏林感受到的體悟,作者認為「不需要在意他人的眼光,重要的是自己想怎麼過日子。人要有自己的幸福準則。」
幸福的準則
作者生活幸福的最大原則就是「為了過得舒適,必須對生活的不便與不快很敏感」,只要感覺到東西不好用或是不喜歡,就要格外注意。
愛自己的人,不會隨意增添物品,在挑選物品的時候,要問自己:「會一直喜歡這個東西嗎?」、「擁有這個會幸福嗎?」
而將珍愛之物,送給珍愛之人是一種幸福。
作者的一位三十幾歲的朋友曾說:「家裡的東西推積如山,最近才發現真正想珍惜一輩子的,其實沒幾樣。」
和喜愛的物品相處到生命的盡頭,也是一種幸福。
坦然面對自己的「感覺」
只要自己覺得好就好,無須和別人比較。
只要有自己喜歡的人、事、物,就夠了。
喜歡與否,自己決定,重視自己的感覺很重要。
對於一件事的好惡,每個人的想法標準不一,但常常在不知不覺中以社會的基準作為判斷,忽略了自己真實的感受,被「大家都是這麼做」的理由束縛著。
自己選擇想要的生活方式和態度,用心對待自己喜愛的人、事、物才是幸福的開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