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演、腳本:白羽彌仁
原作:一青妙《我的箱子》、《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》
主演:河合美智子、木南晴夏、藤本泉
時間:2017年
電影改編自一青妙的《我的箱子》和《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》兩本書,主要敘述一青妙、一青窈姊妹倆和母親的故事,時不時出現的台灣傳統市場和台式廚房、台式料理,總是讓人感到有股親切感。
沒看過書,直接看電影,不會影響對故事的了解。
看過書再看電影,則會對內容有更進一步的欣賞。
(找到了一個箱子,那是日本式的箱子,不適單純的箱子,是我記憶的箱子。)
一青妙、一青窈姊妹倆因為要改建舊家,而回家整理舊物。
在整理途中,翻到箱子中母親的料理筆記本。
(1972年11月18日,求劉左源的太太教我做中菜,紅燒雞丁、涼拌蒜蓉花枝、小魚乾炒大白菜...)
父親顏惠民與母親一青和枝是在日本相遇、戀愛,之後母親嫁給了身為台灣人的父親,開始在異鄉生活。
一青和枝努力地向劉左源的太太學習做台灣菜,劉太太一面說明一面示範,一清和枝在旁邊複誦寫筆記。
「醬油。」
「醬油。」
「砂糖少許。」
「砂糖少許。」
「沒錯!」
「麻油。」
「麻油。」
「訣竅是要煮到微焦。」劉太太一邊翻炒一邊說。
「要煮到微焦。」
顏家在吃飯時討論事情不想讓媳婦聽見就會用台語,母親因為語言不通而感到辛苦委屈,在友人的鼓勵下努力學習國語和台語,過些年後,終於能帶著女兒小妙在台灣的傳統市場流利的和攤販買東西聊天。
「我不是台灣人!(台語)我是日本人!(日語)」
另一方面,因為時代的變化,對身分認同產生心魔的父親,總是長時間待在書房中,閉門不出。
在小窈出生不久後,全家到日本生活,可是沒多久父親因為肺癌過世了。
為了能在日本方便生活,小妙和小窈的姓從「顏」改為「一青」。
照顧著女兒們的母親,總是做著台灣菜,做著女兒們喜歡的菜。
即使在和叛逆期的小妙吵架後,還是會做小妙喜歡稀飯,等小妙回家一起吃。
另外,看著日本人對台灣料理表示好奇和興趣的片段很有意思。
某日小妙放學回家,對正在剁雞的母親說了。
「我明天以後要吃日式便當。」
「日式是飯糰和玉子燒的那種?」
「嗯、還要紅色的小章魚香腸。」小妙接著指定想要的配菜,「我討厭梅干,可以不用放,然後水果要分開放,蘋果皮要削成兔子的。」
「真麻煩...」母親一邊碎念一邊繼續剁雞。
原本不想被同學用異訝眼光瞧著便當的小妙,在吃一天的日式便當後,回家又要求母親改回台灣式的便當。
理由是日式便當吃不飽,同學好奇什麼的就算了。
不只是小妙的同學們會好奇台灣風料理,母親的同事們也非常好奇。
一青和枝和同事們一起在公司的用餐區吃午餐。
「那是飯糰嗎?」同事A好奇的問了一青和枝那像飯糰又不像飯糰的午飯。
「這是粽子。」
「粽子是五月吃的那種和菓子?」同事B問。
「這是台灣肉粽!裡面放了放多料。」一青和枝撥開另一顆粽子解釋道「裡面有蝦仁、鹹蛋黃和叉燒等等。」
「看起來好好吃!」
「請吃!」
「可以嗎?」
「當然可以!」
於是善於交際的母親,邀請了同事,外加小妙的大學同學到家裡來當幫手包粽子和吃豬腳。(那個年代日本少有賣豬腳,豬腳也就成了一到驚奇料理。)
不久後,母親因為胃癌住院動手術,但過沒多久突然就走了,留下小妙和小窈。
多年後,小妙在找到箱子裡的書信和筆記後,回到台灣拜訪親戚和劉太太,也和母親的舊識交談,更加了解自己的父親和母親。
嘗試照著母親的筆記做了蘿蔔糕和丈夫一起吃,但感覺像是文字燒,可能是不拘小節的母親忘了寫上什麼步驟吧!
「孩子的爸、小妙、小窈,飯煮好囉!」
預告
相關閱讀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